徐府办发〔2017〕32号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华泾镇: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区科委制订的《徐汇区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7-2020)》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17年11月24日
徐汇区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017-2020年)
为实现2020年徐汇区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明确“十三五”期间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6〕10号)要求,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沪府办发〔2016〕45号)和《徐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着力激发创意,积极宣传创新,主动服务创业,积极推动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加快推进科普事业兴盛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技文化需求,为徐汇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和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夯实社会基础。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以服务科技创新为导向,以能力建设为主线,推动科学普及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加强科学普及,弘扬创新文化理念。围绕徐汇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激发全区市民特别是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能力和活力,在全区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为徐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营造有利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以需求为导向,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跨越提升。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明显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管理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的科学生产和健康生活能力显著增强。
——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科普服务能力。以科普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精品化为导向,全面增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公共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科普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科普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进展,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强化联合协作,完善科普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统筹协调,协同共建、社会动员、监测评估等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普与科研、文化、教育、旅游、体育等融合发展,社会各方面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二、重点任务
“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青少年、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四大人群科学素质行动,以及构建品牌培育、科技传播、服务提升、人才集聚等四大支撑保障体系。
(一)四大人群科学素质行动
1.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以弘扬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徐汇区青少年光启创新基地”项目,扶持中小学创新实验基地建设,实现在校生参加科技活动人数保持在90%以上,中小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成绩保持全市排名前列。
(1)发挥徐汇科普教育的资源优势,提升科普教育基地的科学展示功能,用现代科技教育理念指导和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充分发挥非正规教育对科技教育的促进作用,探究科普场馆与正规科学教育的对接,探索建设疾病与健康科普基地,开发科普教育基地体验课程10个以上,建立校内外融合的科技教育体系,提高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全面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结合上海二期课改的“拓展型课程”“探究性课程”建设,与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共同构建“光启创新基地”创新平台,实施“光启行动计划”,与社区共同推进“徐汇区社区青少年科技主题俱乐部”建设等举措,探索创建从校内到校外、从校区到社区的全方位立体化青少年科技教育体系;
(3)加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开展STEM创新教育合作,组织科普活动进学校60次以上,营造科学教育的良好氛围;开展各类旨在促进青少年科学兴趣、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实践活动。
2.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以提高岗位职业技能和增强再就业能力为重点,实施城区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动员各级各类组织积极开展群众性职业技能竞赛、技术创新和发明竞赛活动等,筹划新增3家科普教育基地、20个“科普E站”,发挥科普场所和设施的作用,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的共享资源和服务;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和自我发展与创新能力。
(1)大力营造崇尚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聚焦众创空间,支持各类众创空间的创客创新实践和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创新教育活动。支持众创空间组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各类社会团体组织创新创业论坛、草根创业者大会、科技创业产品展等活动,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最大程度释放职工创新潜力,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
(2)开展企业白领科普行动。组织区科普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将科技、知识产权、文化、环保、体育、健康等条块工作与白领科普工作相结合等措施,运用科普书吧、科普展览、现场咨询、现场义诊、趣味杯赛等服务200次以上,服务白领工作生活,加深白领对科技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3)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围绕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推进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型、复合型和知识型高技能人才。开展操作比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3.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以提高科技意识和科学决策水平为重点,实施领导干部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每年有针对性地面向各级领导干部组织系列科普报告会,并通过“创新徐汇”微信公众号的科普专栏宣传、科普场馆参观、科普知识竞赛、科普专题体验等形式使公务员科普常态化。
(1)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终身学习教育机制。将全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知识学习纳入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和培训规划,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公务员培训教育规划和相关计划的重要内容,并贯穿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综合考评全过程;
(2)拓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培训渠道和载体。积极运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教育培训手段,满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多样化学习需求。鼓励和引导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通过干部远程教育网、干部在线学习等强化科学素质相关内容的学习。推动创新和科普课程进机关、进党校,引导、帮助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不断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
(3)开展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大宣传普及力度,组织创新专题科普报告、科研场馆实地参观等不同形式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活动,进一步提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治理的能力;鼓励引导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积极参与每年的科技节、科普日等重大科普活动。
4.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稳步推进社区科普教育,实施社区居民人口科学素质行动。组织开展主题性、全民性、群众性科普活动,重点宣传节能减排、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稳步推进民生科普项目,着力提升市民应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积极响应热点科技问题或科技事件,推进科普信息精准化服务。促进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融合发展,提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深入推动社区科普示范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1)推动形成社会化社区科普工作格局。充分利用和整合社区内外科普资源,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社团、科普教育基地等相关单位开发开放科普资源,面向社区提供多样化的科普产品和服务,支持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完善社区创新屋运行机制,最广泛地吸引创客群体等创业人才、民间能工巧匠和各类科技社团融入创新屋空间,策划开展创新屋大赛、创意设计大赛、科普主题头脑风暴、文化沙龙、创意分享会等系列活动60次以上,培养和提高公众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意创新氛围,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居民参与的社会化社区科普新格局;
(2)广泛开展社区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策划和组织各种倡导保护环境、绿化家园、低碳生活等科普活动项目。吸引和鼓励社区居民参与以公共安全,包括药品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和科普教育,掌握各种自我保护和应急救援的知识和技术,扩大居民参与面和辐射面;
(3)开展科学助老行动。针对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开展具有特色的、符合老年人群特点的科普活动,探索以老年健康自我管理为核心的健康科普模式。充分依托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老年日间服务中心、社区学校等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强化对老年人的科普内容推送,服务覆盖60%以上;
(4)提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等基础设施,拓展和发挥科普功能;科普画廊、宣传栏、科普活动中心等科普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达到80%,坚持社区文化中心科普设施覆盖率100%。
(二)四大支撑保障体系
1.培育推广特色科普品牌
(1)服务“文化徐汇”,深化“人文科普”内涵,策划和开发系列特色科普活动,努力打造具有徐汇特色的科普品牌,凸现徐汇“人文科普”特色。扩大名家科普工作室辐射服务面,继续举办中小学生对话中国院士、身边的实验室巡展等特色活动,形成徐汇科普文化创作系列品牌,同时针对科技园区,策划趣味竞赛、科普巡展等白领科普品牌;
(2)融入徐汇滨江文化创意载体项目建设,探索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业态,组织专业科普队伍,策划和培育高层次的科学文化品牌活动,引进国内外优秀科普资源和项目,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文科普项目;
(3)深入宣传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放精神和以黄道婆为代表的创新精神,凝练“汇文化”的科学内涵,策划和创作具有徐汇特色的主题性科普剧作、科普表演和科学艺术产品;
(4)依托徐家汇历史文化和商业资源,丰富其科学文化内涵,推动电影博物馆、钱学森图书馆等科普场馆之间的联动和发展;推动开展徐家汇商业科普活动,提升其海派科学文化的底蕴和价值。促进科普与常态化的商业文化活动、标志性的品牌活动以及公益性活动相结合,打造商业科普新模式。
2.拓展科技信息传播渠道
(1)升级完善“徐汇微科普”微信专栏建设,积极引进和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策划开展网络、微信、微电影、微博、学习型游戏等科普系列活动项目;
(2)以推进社区科普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推动传统科普渠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推广科普内容一次创作、多次开发、全媒体呈现的融合模式,实现科普的跨媒体、跨终端传播,推动科普信息惠及广大社区居民;
(3)强化科普信息落地应用,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科普的精准化服务模式,强化移动端科普融合创作,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送达目标人群。
3.提升公共科普服务能力
(1)以项目载体为抓手,推动构建科普工作社会化服务平台。运用“科普创新项目”,扶持科普项目百个以上,注重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科普工作,加快培育、集聚面向市场的科普机构,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推动科普教育培训、科普展览展品开发制作、科普玩具、科普游戏软件、科普旅游、科普网络等科普产品的研发和制作。基本形成符合徐汇科技发展特点的科技交流、科学普及的传播平台和产学研交流平台;
(2)探索科普与文化相结合方式,支持科研人员和文艺工作者跨界从事科普创作,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扶持有特色的科普创作项目,鼓励原创性科普作品,注重衍生科普产品的发掘,促进科普创作的繁荣;逐步建立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机制,引导科普服务机构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加强产品研发,拓展传播渠道,促进科普产业发展。
4.培育集聚专业科普人才
(1)打造一支专业化的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以院士专家等高端科普专家为核心,扩大外延,提升科普志愿者队伍能力水平;依托大学、科研机构、科普组织、科普场馆、科技社团、社区科普大学等,培育和集聚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传媒、科普活动组织策划等专门人才;引导中小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等积极参与科技传播与科学普及培训活动,拓展和充实科普后备人才队伍;
(2)培育发展社会化科普组织。充分发挥民间科普相关社会组织作用,吸引有志于科普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投身科普工作,不断壮大科普工作队伍;围绕科普产品制作、创意策划、理论研究、中介服务等领域,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社会化、市场化科普组织或专业机构的发展,培育一批第三方科普专业机构。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推进
区政府领导徐汇区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工作。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牵头协调推进具体工作任务落实,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本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成员单位按照方案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本部门、本单位、本系统的相关工作规划和计划,共同推动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到位。
各街道(镇)要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本区域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二)协调监测动员
完善联合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的协调作用,深化部门协作机制做好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工作;建立完善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对科普示范街道(镇)、科普示范社区、科普教育基地、社区创新屋等重点工作的考核评估;完善社会动员机制,通过示范引导、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进一步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建立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机制,鼓励院士等科技工作者在科研与科普工作的结合上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实时普及。
(三)政策经费保障
切实加强相关政策规定制定工作,在本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以及有关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政策规定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任务和要求,落实好科普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保障和提高政府财政对科普经费投入,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格局,完善科普发展政策体系和多元投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