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工具条
" printdoc += "

" printdoc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vs_title").innerHTML; if (document.getElementById("fbdate")) { printdoc += "
" + document.getElementById("fbdate").innerHTML + "
"; } printdoc += "

" printdoc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vs_content").innerHTML; printdoc += "
"; var printdocpage = window.open('about:blank'); printdocpage.document.write(printdoc); printdocpage.document.location.reload(); } else { originalprint(); } }
  • 分享: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 printdoc += "

    " printdoc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vs_title").innerHTML; if (document.getElementById("fbdate")) { printdoc += "
    " + document.getElementById("fbdate").innerHTML + "
    "; } printdoc += "

    " printdoc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vs_content").innerHTML; printdoc += "
    "; var printdocpage = window.open('about:blank'); printdocpage.document.write(printdoc); printdocpage.document.location.reload(); } else { originalprint(); } }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微信朋友圈
  • 索 引 号:
  • 主题分类: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机构:徐汇区人民政府
  • 文    号:
  • 名    称: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
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
时间:2014-01-17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4年1月8日在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上海市徐汇区区长  过剑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徐汇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全区人民和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完成了年初区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95亿元,增长8%。完成区级财政收入118.7亿元,增长8.8%。新增就业岗位4.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20900人以内。10方面区政府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城区建设和管理扎实推进,社会面保持和谐有序。
主要做了六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区域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不断巩固。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研究细化专业服务业重点培育领域和产业布局,全年实现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1365亿元,增长14.5%。突出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特色,明确文化金融融合发展方向,推进漕河泾开发区科技金融创新服务示范区建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深化与“四大资源”战略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集聚。聚焦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建设,筹建上海市移动互联网产业促进中心,普天科技园获批市信息服务业产业基地。成功申报国家与市级重点技改项目7项,3家企业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扶持,14家企业获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工程立项。漕河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出达到945亿元。加快徐家汇商圈能级提升,商场外立面改造方案基本确定,内部业态调整稳步实施;淮海中路环贸广场投入试营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8亿元,增长7.5%。加强徐家汇源都市旅游景区建设,开发“漫游慢品武康路”等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全年有组织接待游客980万人次。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扎实有效。完善区和街镇两级服务企业制度,安商、稳商、兴商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引进合同外资10亿美元,吸引内资149亿元。新增总部机构10家,累计达到100家;年税收超亿元楼宇28幢。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服务力度,落实优秀创新创业管理团队和高层次人才政策扶持,区政策性融资平台提供贷款(担保)超过20亿元。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技术改造,推进绿色低碳区域和项目建设,提前两年完成所有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全年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5%。
    (二)注重功能布局与形态优化,大力推进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建设,城区综合管理能级有效提升。坚持规划引领,深化徐家汇、滨江、漕开发等重点地区功能定位、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成立区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办公室,完善土地收储出让、项目规划审批以及建设协调工作机制。徐家汇中心土地成功出让,西亚宾馆地块、天主教堂广场改造等工程扎实推进。制定西岸传媒港整体开发规则,探索地上和地下联动开发新模式。德美术馆、龙·当代美术馆基本建成,成功举办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和第二届西岸音乐节。深化云锦路跑道公园规划,加快龙华机场及龙华综合改造项目地块腾地收尾。完成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17条道路保护规划编制,推进乌鲁木齐中路、太原路等综合整治和业态调整,建业里、永平里、衡山坊等项目进展顺利。发挥枫林生命科学联盟协同创新等机制效应,海正辉瑞、昆泰中国等一批知名医药企业落户园区。漕开发宜山路711号华鑫中心、南站商务区一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大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配合做好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二期通车工作,启动老沪闵路(罗秀路-徐梅路)和宜山路(柳州路-中山西路)拓宽项目,古北路-虹漕路连接工程顺利完工。推进智慧城区建设,实现徐家汇商圈、衡山路等44个公共区域和42个行政服务窗口无线网络覆盖。出台城市综合管理联勤执法工作实施意见,以菜市场、轨道交通站点、学校等周边区域为重点,加强对乱设摊、跨门营业等市容顽症综合执法;拆除违法建筑5.1万平方米。启动龙吴路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在中山医院等交通拥堵点试点建设港湾式车站。全年新辟公共绿地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8%。
    (三)注重贴近群众切身利益需求,不断探索改善民生新举措,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继续加大旧区改造力度,启动漕河泾街道王家厅、华泾镇黄家里等7个地块旧改;完成麦琪里、龙华后马路等8个遗留基地平地收尾,全年完成居民签约1395户。制定直管公房改造项目指导意见,推进长桥新村、老沪闵路1296弄60-65号改造,完成永嘉路492弄66户居民旧住房置换。全年完成平改坡综合改造99万平方米。做好2013年经济适用房供应,符合条件的2282户家庭已完成选房。加强公共租赁房房源筹措,田东佳苑二期受理入住,龙南佳苑开工建设,公租房供应累计达到3600套。疏堵结合推进群租整治,清理群租房屋790套;引入专业租赁机构,在长桥、漕河泾街道选取70套房屋试点规范合租模式。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就业促进力度。深化创业型城区创建,成立创业服务联盟,帮助604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3643人。继续实施“启航”计划,启动“青年乐业起点”服务平台,帮助青年失业人员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加大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新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在3个月内安置率达到100%。依法加强劳动监察、劳动人事案件调解仲裁,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巩固。创新机制推进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工作。试点开展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做好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综合帮扶,累计为38.1万人次发放各类保障救助金1.7亿元。制定区养老服务三年行动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机制。为多层无电梯住房行动不便老年人、残疾人试点提供爬楼机服务,全年新增老年人助餐点6个、日间照料中心3家、养老床位514张,为2.3万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四)注重公共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积极应对入园入学高峰,新增4所幼儿园和1所小学,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流程,确保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入园入学。加强新优质学校建设,启动新一轮学校委托管理项目,探索初高中一体化管理机制,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和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启动信息管理学校与上海电机学院中高职贯通试点,在4所老年学校实施老年教育能力提升项目。完成中国中学初中部、紫竹园中学高中部和上师大第三附属实验学校整体搬迁。汇师小学等5个校安工程以及南洋中学、南洋初中一期工程等项目顺利竣工。全面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制定出台医院体制机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及相关配套文件。完善家庭医生预约二三级医院专家门诊机制,家庭医生签约率达64%,基本医疗利用率超过50%;全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开展居家舒缓疗护服务。顺利通过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斜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成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加快口腔医院筹建,南部医疗中心正式开工。文化、体育等事业蓬勃开展。积极打造“当代音乐周”、“新衡山·戏曲名家汇”等文化品牌,参与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系列活动,在20个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试点“三室艺厅”功能化建设。创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启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上海说唱”、“盘扣制作”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海电影博物馆建成开放。推进30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加强体育场馆开放和体育设施整合,为市民提供体育生活化体验。科普、人口计生、妇女儿童、档案、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国防动员和兵役、双拥、红十字会等工作扎实开展。
    (五)注重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狠抓宣传发动、实地巡查、迎检部署等工作,在2013年度市文明城区创建测评中,我区文明指数列首批参评区第二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排名第一。171个小区、111家单位创建成市级文明小区和文明单位。开展道德模范故事汇巡演、文明餐桌行动等主题实践活动,在推进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中试点服务记录制度。与区域内银行、电信、邮政、地铁等行业共建共创的机制基本形成。深化社区管理与服务。成功列入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推进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徐家汇、田林街道等5个中心在全市率先完成公共服务国际标准认证评审,天平、枫林街道等8个中心实现部分政务受理事项全程公开。凌云、康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投入试运行。大力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施意见,探索完善社会公益组织孵化园、实践基地与生活服务中心“三联”运作模式。以自治家园创建为重点的居民自治深入推进。加强社会综合管理。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在473家餐饮单位推行电子化溯源系统,新宜街创建成国家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新增113家国家级餐饮服务单位示范店。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大危险化学品、建筑工地、地下空间、消防、道路交通、特种设备等“打非治违”执法力度,桂江路园艺场等一批安全隐患得到整改。推进平安创建,做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问题排查整治,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连续5年被评为上海市平安城区。铁路上海南站噪音治理房屋收购工作稳步推进。建立分级分责化解信访矛盾工作制度,完善医患纠纷信访案件委托人民调解机制,引入“白玉兰开心家园”等第三方组织参与疑难矛盾化解,发挥律师参与法治城区建设积极作用。
    (六)注重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着力增强政府行政效能,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完成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与食品药品监管分局重组,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绩效工资改革,做好公共服务类队伍和协管员队伍整合转制。完成新徐汇集团产权制度深化改革和市政类企业整合重组,优化国有资源配置,增强国企专业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05%。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企业设立并联审批,研究启动建设项目审批前“绿色”通道。加强行政事务和办事流程梳理,筹建区行政服务中心。依法行政和勤政廉政建设深入推进。主动接受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定期向区人大、区政协报告或通报工作,126件区人大代表书面意见和129件区政协提案全面办复。加大公共财政监管力度,推动国库单一账户和公务卡制度改革,做好财政资金、经济责任、投资建设等审计。加强政务公开,37家单位在网上公开年度“三公”经费预算,全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705条,发布政务微博2.5万条。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严格落实公车改革、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国(境)规范管理等举措,加强廉政风险点防控管理,开展绿化市容、食品安全监管等部门履职情况调查评议,做好对28个政府部门和31个公共服务窗口政风行风测评。
各位代表,“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是去年一项阶段性专项工作。两年半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良好,确定的四大类42项指标中32项指标完成进度要求,56个重点项目开竣工率达到68%,总体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我们感到,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徐汇区人民政府,向全区百万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市有关部门、驻区部队、区域内各企事业单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徐汇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徐汇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政府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转型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牢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一些服务业能级需要提升,创新转型的动力和活力还不强,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效率有待提高。南北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市容环境与一流中心城区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旧区改造、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稳定等工作任务繁重,政社互动创新社区治理与服务的力度有待加大。政府职能转变、自身建设与形势发展还存在不适应之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亟待增强。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从宏观形势来看,世界经济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也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我国经济稳中向好,但仍有许多突出问题需要解决。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给徐汇发展带来机遇,我们要深刻分析形势,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勇于开拓进取,努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做好2014年工作,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届市委五次全会、区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推动城区建设和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确保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安全,不断开创徐汇经济社会建设新局面。
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徐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区级财政收入128.2亿元,增长8%;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1560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亿元,增长7%;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2%;新增养老床位500张;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20600人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面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部署,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不失时机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探索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增强区域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把加强政府改革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保障,按照“两高、两少、两尊重”的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优化部门职责体系,把机关“瘦身”与基层一线“强身”相结合,将资源向关键环节、关键部门和基层一线倾斜,实现事权责统一,提高行政办事效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改革精神,立足徐汇发展,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创新市场准入机制,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做好张江高新区行政审批权限下放试点。推进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工商、食药监、质监、规土等审批部门集中办公,通过前后台联动实现“一口受理、限时办结”。完善电子政务及网上监察系统建设,通过“制度加科技”加强行政监察,提高政府行政效能。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监督,健全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制度,加强民主协商和工作协商,完善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机制。创新政务公开制度,继续做好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探索公众关注度较高的房屋征收补偿、住房保障等政策公开征询和信息发布。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制定落实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及公务接待管理实施细则。精心开展好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反对“四风”强化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章立制促进问题整改,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和群众工作水平。
积极平稳推进经济社会等各领域改革。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探索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管理体制,实施企业分类监管,健全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资本、产权、股权的开放融合,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发挥国资国企在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推进城市养护作业领域市场化改革。落实小微企业减免税政策,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支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卫计、公安、民政、教育等部门基础数据共享机制建设,完善社会民生资源统筹管理和优化配置。制定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完成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和监管体系,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医。
    (二)坚定不移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展提升徐汇产业优势,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对接自贸试验区创新产业政策体系,探索多形式合作联动和产业对接,促进自贸试验区效应在徐汇落地放大。加强企业分类指导与服务,聚焦专业服务业,推动投资与资产管理、广告传媒、创意设计等重点领域企业做大做强。坚持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特色,探索金融支持老洋房开发和商业企业升级的创新模式,加快漕开发科技金融创新服务示范区建设。积极培育服务外包、科技贸易等行业业态,加速推动贸易产业由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商旅文联动加快徐家汇商圈改造,做好徐家汇中心、南站商务区商业配套、环贸广场等重点商业项目开发运营服务,增强商贸业发展后劲。继续推进徐家汇源、武康路等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建设,扩大徐汇旅游影响力。
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强移动互联网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新兴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和车联网等细分产业发展。集聚生物医药研发和流通两端资源优势,深化枫林生命科学联盟六大平台建设,建立共享共赢、协同合作的长效机制,加快成果转移转化和高端产业引进。以创建漕河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为载体,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应用水平,培育一批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继续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区域紧缺急需优秀人才,做好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等服务保障。
切实加强招商引资、节能减排等工作。梳理整合载体资源,推进园区楼宇专业化、品牌化管理,提高产业集聚度和企业属地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延伸总部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发挥总部机构的辐射带动效应。完善区和街镇两级服务企业制度,坚持引大引强,加强联合招商和跨区域招商。深入开展节能技改项目,加强以连锁企业为重点的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在公共项目、住宅项目建设中推广装配式建筑。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启动编制新一轮区可持续发展规划。
    (三)加快步伐推进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建设。坚持高水平规划、高品质开发,推动重点区域精品工程建设,加快产业布局和形态优化,提升城区综合功能。完善区重大办综合协调机制,加大对今年29个重大项目的推进力度。
着力推进重点区域和项目建设。徐家汇中心项目确保年内开工,做好项目周边规划配套道路前期准备,力争同步启动建设。加快西亚宾馆地块、天主教堂广场改造项目建设进度。滨江地区推动西岸传媒港商务组团开发,推进地下空间整体建设,东方梦工厂项目全面开工;加快申银万国等总部型金融机构集聚。优化西岸文化走廊形态和功能内涵,建设西岸美术馆、油罐演艺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启动云锦路跑道公园建设和龙华港“一河两岸”改造,加快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南拓北连”及配套路网建设。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完善整体规划,研究社会资金参与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合作模式,打造国际慢生活街区。漕河泾开发区继续完善配套服务设施规划,普天科技园二期等一批项目年内建成。南站商务区加快一期建设,推进二、三期全面开工,深化周边交通组织及6、7号地块路网规划研究。华泾地区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做好市政配套、社区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北杨园区建设方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
稳步实施重大市政工程建设。配合推进轨道交通12号线站点建设,落实15号线站点选址工作。继续推进老沪闵路(罗秀路-徐梅路)、宜山路(柳州路-中山西路)拓宽工程,启动龙吴路(春申港-淀浦河)大修项目,加快新宛平、龙华机场排水系统及南站消防站建设。配合做好龙水南路越江隧道方案深化,启动金海线快速道路徐汇段前期腾地和开工建设。围绕智慧城区建设,在徐家汇商圈、历史风貌区和重点产业园区等推动无线局域网硬件建设和手机应用开发。
   (四)注重长效提升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今年是全国文明城区创建迎检年。要把创全工作与改善民生、提升城区管理有机结合,更加注重建立长效常态机制,使文明创建成为城区建设的自觉行动,提高城区环境品质和文明程度。
举全区之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加强创建工作组织领导,认真对照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测评体系,逐一检查、逐项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环扣一环、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的工作格局。围绕提高创全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开展“美丽徐汇”系列活动,发挥传统宣传阵地及互联网、移动新媒体等平台作用,加大创全公益广告宣传力度,动员区域内各单位和驻区部队参与创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特色,创新开展体验式德育实践活动。完善企业诚信档案和“黑名单”社会公布制度,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志愿者管理服务机制,强化与区域内社会公益组织的联动协作,发掘大学校区、产业园区的志愿服务资源,优化社区志愿服务,创新志愿服务项目,打造具有徐汇特色的志愿服务团队。
进一步推动城区管理精细化、长效化。深化联勤联动综合执法机制,加大对徐家汇、历史风貌区以及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等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对违法建筑查处保持高压态势,完善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置机制,实现违法建筑“零增长、减存量”目标。加大龙吴路等道路扬尘污染治理力度,部署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加快污水管网和截污纳管建设,新辟公共绿地5万平方米,全面完成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餐厨垃圾、废弃油脂收运管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由居民区向企事业单位拓展。完善住宅小区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培育引进物业服务社会中介组织,组建专业性房屋修缮服务机构,加强群租整治,不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完善工作流程和督办制度,切实做好“12345”市民热线服务承办工作。
    (五)统筹兼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启动9方面区政府实事项目。
加大旧区改造和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旧改遗留基地平地收尾,研究探索“毛地出让”地块的改造配套政策和路径,虹梅街道左村、长桥南街等“十二五”确定的剩余6个成片二级以下旧里全部启动改造,力争完成旧区改造1000户以上。不断扩大保障房受益面,推进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轨运行。继续做好经适房供应,加强售后管理和违规使用行为整治。进一步完善公租房运营机制,做好房源与本区企事业单位的对接供应。抓紧推进龙南佳苑建设,完成水利工程公司、广厦等保障房地块出让和项目开工,华悦家园等安置房源竣工入住。继续推进长桥新村、老沪闵路1296弄60-65号改造,研究制定小梁薄板楼改造工作方案,完成旧住房综合改造40万平方米。
扎实做好促进就业、养老服务等工作。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落实资金、场地、培训等扶持政策,优化服务环境,力争实现创业型城区创建目标。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青年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逐步形成多层次的养老机构布局。开展老年宜居社区创建,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内涵,新建老年人助餐点4个,为2.38万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制定实施“乐享晚年”计划,爬楼机服务项目实现全区覆盖,为1000名残疾人补贴提供个性化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健全规范帮困救助机制和业务流程,做好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综合帮扶和困境儿童帮困救助工作。继续加强物价稳定工作,对10家标准化菜市场实施二次改造,提高蔬菜肉类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应用。
    (六)均衡协调促进社会事业高水平发展。统筹社会事业优质资源,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调整,推行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运作模式,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巩固徐汇社会事业高水平发展地位。
确保教育公平,加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继续做好入园入学高峰应对,完善招生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入园入学。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探索建立幼儿园集团化办学模式。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新优质学校建设,实施小学课程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学校委托管理机制。推进高中办学模式改革,深化高中特色化发展项目,启动国际学校建设,探索国际课程改革。继续实施中高职贯通项目,深化社区教育“一街一品”内涵建设。推进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启动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系统。加强教师“360培训”,探索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信息管理学校等校安工程,推进华发路中学、航天二期学校等项目建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完善家庭医生制服务,推进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医疗安全监管,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深化区属、区域医疗单位协作,探索建立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一二级医院联动的区域医疗联合体。继续落实好0-6岁儿童免费体检、老年人免费接种肺炎疫苗等公共卫生项目,进一步提升区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和疾病防控能力。推动计划生育管理与妇幼保健工作融合,做好“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工作。全力推进南部医疗中心、嘉会国际医院、口腔医院等项目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服务体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继续推进文化进校园、进楼宇、进工地等项目。全面启动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三室艺厅”功能化建设。筹建区青少年阅读体验中心暨区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做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等工作。深入推进30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积极开展市民体育大联赛、社区运动会等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全国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和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完成“全民健身发展指数”各项指标。加大国防教育力度,加强国防动员工作,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进一步做好科普、档案、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地方志编撰和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
    (七)共建共享加强社会治理与服务。加快形成政社互动、重心下沉、注重治本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有效增强基层凝聚力和社会发展活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以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构建由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和治理服务为核心的社区管理服务综合平台,建立“实体加网络”模式,提升社区服务与管理水平。推进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在150个居民区设立政务服务咨询点,在部分小区实行事务代理服务。加强社区共治,组建区社会建设和社会组织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鼓励发展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进一步增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社区“三社互动”机制活力。完善扶持政策和孵化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品牌组织和标杆项目。健全专业社工培养、管理和激励保障机制,鼓励领军人物创建个人工作室(团队),通过社工带志愿者机制引导社会工作团队专业化发展。完善社区代表会议制度,进一步发挥居委会自治功能,健全居民区“三会”制度并向社会组织、群众团队等延伸,发动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事务协商和处理。建立社区工作事务准入机制,切实为居委会减负增能。
持续推进平安城区建设。认真落实市、区两级平安实事项目,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完成居民区视频监控设施联网建设,逐步实现各类视频监控资源纳入综合信息平台。加强人口管理,严控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深化“两个实有”全覆盖工作,完善与居住证制度挂钩的公共服务政策,促进外来常住人口融入社区。强化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做实基层监管网络,加快建立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落实政府监管主体责任,加大公众场所、地下空间、危险化学品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全区生产、交通、消防、特种设备等安全平稳可控。强化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稳步推进重大群体性矛盾调处化解。构建“一站式”信访接待办理工作模式,完善社会第三方力量参与矛盾化解机制。健全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和模式,做好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建设司法行政网上服务大厅,提高大调解信息平台、网上社区矫正中心、网上信访等平台的推广应用。
 
    各位代表,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的任务艰巨而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指引,勇于担当、敢于突破、扎实工作,努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而奋斗!
 
  • 分享:
  • 分享到新民微博
  • 分享到东方网微博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