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徐汇加速“汇智”,重新定义“智慧城”

“AI Tower”拔地而起,汇聚全世界最聪明大脑;“指尖客服”提升营商环境,助力独角兽纷至沓来;“神经元”遍布城市各处,让人民享受智能化带来的便利。以人工智能赋能“上海制造”,富有深厚人文底蕴的上海徐汇区,正在重新定义“智慧城”。

从“AI Tower”到智能小镇,打造智慧新地标

区域发展从最有条件、最有优势的领域入手,才能奏响“最强音”。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徐汇区的抓手之一就是人工智能。

据介绍,徐汇信息技术总产出超过8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7.95%,工作或居住在区内的两院院士就达到了111名,天生有发展AI产业的基因。

在徐汇滨江,一栋充满未来气息的大楼正在加紧建设。拥有最先进的无人停车等系统,让这座名为上海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AI Tower)的大楼本身就如同一个“智能体”,这里正在汇聚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不远处,徐汇北杨人工智能小镇也已正式启动。

徐汇区委书记鲍炳章说,徐汇将通过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上海制造”核心技术加速突破,高端产业集聚发展,质量品质显著提升,努力把徐汇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人工智能发展高地,为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提供坚强支撑。

下半年,徐汇还将举办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峰会,借这个契机,将人工智能的最新技术应用于西岸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城区精细化管理、智慧商务发展、智能生活服务等,打造国际级的AI产业应用前沿阵地和试验场。“希望建设出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示范应用街区,一座‘未来城’。”上海市徐汇区科委主任陈勇说。

从数据跑腿到贴身服务,政府做“智能店小二”

正在推行的“一网通办”,是上海提升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也为徐汇新增了智能化的标签。今年年初,上海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上线了三位特殊的“店小二”,名为“徐小递”“徐小智”和“徐小境”的机器人,通过语音识别、语义分析等技术,对办事人的问题快速分析并详细解答,引导其到指定办理位置。

提升营商环境的决心和耐心,体现在找准企业的真痛点上。“自主选择成立日期”“推广企业可选用名称库”“放宽企业自主选择经营的范围”等个性化服务,让新业态的落地有了“贴身管家”。“希望能打好服务牌,鼓励新业态、新企业在此安家落户。”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局长俞晓红说。

现在,徐汇正式推行企业名称登记网上申报、网上受理,入场全程“零见面”;首张含有“热餐”的便利店许可在这里落地……今年还将建成“淘宝式”网上服务门户,逐步实现网上办理事项全覆盖,做到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到2020年将形成整体协同、高效运行、精准服务、科学管理的智慧政府基本框架。

徐汇区区长方世忠说,打响制造品牌,徐汇重点是构筑人工智能新地标,培育以世界一流企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为核心的卓越制造企业群体。对独角兽企业长期支持,徐汇有决心和耐心推一把、扶一程,使徐汇成为独角兽成长的“绿森林”。

从“神经元”到城市云脑,赋能高品质生活

城市“聪明”了,让居民的生活更安心。在徐汇区田林十二村小区试点的“神经元”系统中,小区里的摄像头、门禁系统、消防栓,甚至井盖,被一个个传感器连上“城市云脑”,居委会的电子屏幕上,人流、车辆实时监测,智能的人脸识别等技术,让进出大门一目了然。

智能感知渗透入生活细节,让“绣花针”式管理无处不在,24小时不停歇地守护着生活。消防栓被装上了电子监控系统,自动监控水温水压变化;独居老人家中安装了烟感报警器,如果发现异常情况,会自动报警;窨井盖、电表都连上网络,出现水位超标或漏电等情况,会自动通知后台。

“过去社会管理主要靠人。如今有了这1000多个传感器,好比多了1000多双眼睛。”徐汇区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副主任卢义耀说。

未来,依托“城市云脑”和城市管理物联感知网,徐汇还将深化网格管理、市场监管、产业经济等多领域的数据协同,打造感知敏捷、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的“神经元”系统,让数据为群众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记者:周琳)


  • 分享: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