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老建筑不对外开放怎么办?徐汇这些高科技建筑阅读方式让你“走进”每幢历史建筑

用手机扫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就能召唤出虚拟导游,带着你巡游徐汇;在无法进入的历史建筑外,通过门口的太阳能互动触摸屏,就能“走进”虚拟三维建筑中;在老洋房中,找到“阅读”线路推荐,并现场预约导游……近日,徐汇区在徐家汇大修道院旧址精心打造“历史建筑阅读展示汇”,展示了十几种西区建筑文化遗产的阅读方式,更好地诠释了“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

徐汇区旅游局局长金伟红告诉记者,此次策展的目的,是希望能通过不同方式,增强市民游客建筑阅读的体验度和获得感。目前在市旅游局的指导下,徐汇区逐渐形成的“政府主导,各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开放可持续发展架构体系。希望通过展览,可以整合流量端口,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向市民和海内外游客普及老洋房的人文知识。

用AR等技术,让建筑物保持“鲜活”

展览中最吸引人的,就是现实增强(AR)、幻影成像等高科技的运用了。由于现实增强技术可以识别画面,游客可以在建筑的宣传视频中进行“寻宝”游戏。当手机中的相应APP识别到视频中的建筑物,游客就能收集到相关的虚拟邮票。整个视频会出现26张虚拟邮票,也让现实和虚拟进行趣味的叠加。

没有现实中的导游,虚拟导游“徐小汇”也能带着游客巡游徐汇。记者在展览上看到,只要开启手机应用,将手机对准徐家汇大修道院的五彩玻璃,“徐小汇”就会出现在屏幕上,绘声绘色地介绍景点的相关资料。

在旅行后,不少游客把建筑物的旅游纪念品、书籍等带回家,却忘记了建筑物的相关介绍,AR识别也解决了这个问题。游客只要对着冰箱贴和画册上的对应图案扫描,就能在手机上看到相关模型、视频、音频、图片介绍,对建筑物进行深度讲解。通过这种方式,艺术家创作的建筑绘画、作家书写的建筑历史,都能够在游客的手机和记忆中保持“鲜活”。

换一种方式,“走进”进不去的历史建筑

在建筑阅读的体验中,一些外国游客和老年游客也提出,他们在扫描二维码、下载APP等操作上遇到了困难。为了解决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的阅读需求和体验度,徐汇区打造了一批线下一站式服务的游客“阅读”体验点,首批建筑阅读点分别在徐家汇源、衡复微空间、武康路老房子艺术中心、以及永嘉路511号“人文荟萃”城市会客厅。

在各阅读体验点,游客可以体验到所在街区的整体介绍、地图导览、主题“阅读”线路推荐、预约导游等服务。游客可以慢下脚步,根据推荐的线路,多维度地解读建筑,品味城区文化魅力。

“在线下建筑阅读点和优秀历史建筑前,我们还将通过幻影成像、三维动画、太阳能互动触摸建筑阅读点等方式,让游客‘走进’那些进不去的建筑。”展厅志愿者樊荣告诉记者。据她介绍,目前不少优秀历史建筑属于私人或机构,游客难以进入一探究竟。比如永福路上的布哈德住宅,目前就由上海永乐集团使用,平常并不对外开放。不过,通过幻影成像和三维动画的方式,游客可以在建筑阅读点清晰地看到武康大楼、黑石公寓、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等建筑物里的门、窗户、横梁、壁炉等各种细节,以及建筑背后的历史和人物故事。“这样的阅读方式,甚至能比身处建筑中看得还要细致。”

建筑阅读新方式解决游客痛点

“通过所展示的这些方式,我们解决了过去‘建筑可阅读’中的信息不对称、碎片化、体验度相对较差的三个痛点。”金伟红告诉记者。据介绍,在“建筑可阅读”的推进中,徐汇旅游局发现,每个部门相关信息的不对称、线上APP和公众号的碎片化是两大痛点。现在,徐汇旅游局组成了由“魅力衡复”、“徐家汇源”、“慢游慢品武康路”等8个微信平台集成的“徐汇旅游”微信矩阵,和语音讲解等APP平台一起,将碎片化的建筑阅读线路、阅读内容、阅读服务等做系统性集成。

另外,徐汇还推出了徐汇全域旅游查询系统,包含徐汇的8幢老洋房,18条主题线路及8个特色活动,以点、线、面的方式展示了徐汇全域旅游的平台。通过二维码,游客扫一扫即可实现线上线下的互联互通,实现智慧型旅游导览,游客可以真正实现“一部手机游徐汇”。

金伟红还表示,针对无法进入建筑内部、无法近距离欣赏建筑的“吐槽”,他们也希望通过VR技术、三维立体等呈现方式,提升游客的趣味度和融入感。未来,这些“阅读”方式将会应用在徐汇区全部253处历史建筑上。

(来源:上观新闻 记者:裘雯涵)

  • 分享: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