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里弄宰相”搞定“72家房客”

徜徉安福路,各式独栋小洋房散落在道路两旁,目之所及,露天的咖啡馆、隐秘的画廊颇为和谐地镶嵌其中,显得静谧、文艺而又典雅。

转角进入武康路,却又好似撞进另一个时空。梧桐疏影下,巴金旧居、诺曼底公寓,还有多部获奖影片的取景地,错落的时光给人一种莫名的安定感。

这里,就是湖南社区。面积仅1.73平方公里,是徐汇区面积最小的街道,却有着超过5万常住人口和近7千名外籍人士,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旧式里弄、洋房别墅并存,邻里纠纷也很典型。

如何在这样一个社区管理极度复杂的地方筑牢社区安全网?近期,徐汇公安分局开展大调研,通过大调研推动社区治理,湖南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充当起“里弄宰相”,协调社区资源解决了一系列小区综治安全问题。

“有故事”的老上海街区

湖南社区地处徐汇区东北端,东起陕西南路西至兴国路,南临复兴中路北抵长乐路。社区全区域位于上海衡山——复兴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内,共有近800幢老洋房、200多条老弄堂,和20多条老马路。在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中,小小的湖南社区就占了15条。

“你别看地域面积虽小,但辖区范围内能有这么多老式洋房和别墅,在整个上海都是不多见的。”徐汇分局湖南路派出所社区警长张仁乐在这里工作已有10多个年头了,对于街区里的任何一间门牌号乃至一扇铁门的故事,几乎都能说得出一二。

你知道吗,以前湖南路街道是上海原法租界的高级住宅区; 这里许多老建筑都是历史的缩影; 知道这栋小灰楼解放前是做什么用的么?三言两语之间,张仁乐就给记者举了很多例子。“你看像永福路123号,就是民国报业大王史量才在上海的一处故居。复兴西路乌鲁木齐路口那栋有名的‘麦琪公寓’,是一栋象牙塔式的6层公寓,有着今天在上海都颇为少见的旋转式楼梯。还有像高邮路上很不起眼的一处危房,很可能背后就有一段久远的家族故事,不是出自中药世家,就是和金融大亨有关。”

而在这般浓郁的老上海情调的熏染下,湖南社区的人员结构也呈现出极为复杂的特征。“一条巷子里有纯正的老上海,有离退休老干部,也有不少影视演员和名人的后代,活脱脱是现代版的《72家房客》。”

“居民层次整体是高,但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和普通社区不太一样了。”让张仁乐和他的同事更为头疼的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社区房屋性质多样,旧式里弄、高档商品房、洋房别墅、学院用房、公租房、代管房等混杂其中,情况也就各不相同。在这样管理落差较大的社区里开展警务工作,是一种考验。

老外纠纷中的“和平外交”

张仁乐遭遇的第一重考验来自于老外。

由于湖南社区以前是法租界,而如今涉外领馆集中,因此在这里集聚的老外也相当多。“我们社区的常住人口是5万多,而外籍人士就有近7000人。很多老外对这里的上海风情格外热衷,因此租房也多喜欢选择老式洋房。”

在此情况下,“中外混租”的场面也就在所难免了,一幢小楼里左邻右舍住的是英法美德各国人士,对这儿的市民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但因为中外生活习惯的不同,邻里矛盾也很容易产生。“我们曾经介入过一起‘72家房客’式的纠纷,那是一栋自带花园阳台的老式洋房,上下共住着10余家房客,一对老外夫妇住进来后,就在原本废弃的2楼花园阳台上弄起了阳台景观,专门置办了盆栽,还像模像样搭起了葡萄架,搞得十分小资。”

然而,邻里看到后却不高兴了。“他们投诉这对外籍夫妇违法搭建,其实,主要就是因为这对外籍夫妇占了公共区域,他们的想法是:花园阳台虽已废弃,但也是方便房客们晾晒的地方,不该被一家独占。”张仁乐和居委会介入后,大方沟通商量对策,最终达成“和平协议”。

还有一次,有两名怒气冲冲的外国人闹到张仁乐面前,原因仅仅是两人的宠物犬见面“分外眼红”发生打斗,一场遛狗引发的纠纷差点矛盾升级。在认真研究了“遛狗文化”后,张仁乐从养犬的爱好入手,一口流利的英语迅速与两人建立了信任,在一番轻松的“兴趣攻势”下,双方没多久便达成了错时遛狗的“和平协议”,两名外国人不约而同对张仁乐竖起了大拇指。

张仁乐说,因为做社区警务工作的时间长了,就会有这种敏锐度,涉及外籍人士的纠纷或多或少总有些敏感,如何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置至关重要。

连续多年保持偷盗零发案

张仁乐说,自己信奉一点,要想在这样一个社区管理极度复杂的地方开展社区警务工作,“人”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上到名人一栋房,下到棚户一张床,张仁乐都不会错过任何一个上门走访的机会,“要知道群众的所思所想,就两个字‘多跑’。”11年的社区警务工作做下来,不论是社区中的老干部、大明星还是外卖员、小摊贩,如今的他都能找到话题的焦点。用他的话来说,“社区民警更像‘全科医生’,个人兴趣要广泛,知识储备要充足,山南海北要灵通,凡事多懂一点,和百姓的距离就更近一点。”

在开展社区警务工作过程中,辖区一位楼组长向张仁乐反映,有可疑的陌生人多日在小区门口徘徊张望,便求助于民警。就为了核实这短短的一句话,张仁乐揣着一张模糊的照片,花了整整一周时间跑遍了大街小巷,最终证实只是有人来沪寻亲。

这种付出换来的是,尽管湖南社区成围墙式的封闭小区很少,多的是四横八错开放式的里弄,可是在他的“联防警觉”效应下,辖区内已连续多年保持偷盗零发案。

张仁乐告诉记者,其实,之所以能保持这样的纪录,还有赖于他充分调动社区骨干自治力量组建的“弄堂管理委员会”。“这是一支完全来自于居民的自治队伍,由居民自荐经 选 举 产生。”在日常运作中,只要社区里有任何动静,各个弄管会就会第一时间反馈上来,具体的问题有居委会、街道、派出所支撑。“在这其中,社区民警扮演的是穿针引线的角色,最终希望发挥群众自管自助作用,将社区牢牢覆盖上一张安全防护网。”

重置停车方案平息“车位之争”

大调研大走访中,徐汇公安分局发现,湖南社区辖区内停车难是一个困扰居民多年的问题。很多老式里弄没有停车条件,而像辖区内的上方花园小区,又不像其他商品房小区那样具有地下车库,因此就造成了现有地方靠边停的乱象,“停车位争夺战”在这里极为普遍。

如何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为原本紧张的停车位重新洗牌?居民的实际需求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了摸清情况,张仁乐和街道、居委会的同事亲自上阵,在早晚高峰走街串巷,搜集一手资料。通过进一步走访排摸,张仁乐和他的同事发现,造成停车位紧张的现状与停车管理规定呆板以及车位设置不合理有密切关系。

厘清了这一思路后,张仁乐着手通过居民自发组织的“弄管会”与业主进行沟通,建议实行错峰停车,用时间换空间。“刚开始压力肯定非常大,光沟通会我们就开了好几次,可一旦涉及到停车问题居民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不愿让步。”

张仁乐和居委会给出的可操作性建议是:把人员结构分层。“我们要满足停车需求的第一梯队应该是房屋业主,其次是租借户,最后是辖区里的公司。”张仁乐告诉记者,为此,他还专门组织物业保安进行培训。“小区内哪些住户有车、日常开车的规律、一般进出小区的时间等都要求他们掌握,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错峰停车。”

在这套新方案下,停车资源最终得以盘活,使原来69个车位扩容到80余个,车位使用率也大大提高,小区内持续多年的“停车位争夺战”也就此偃旗息鼓。

记者获悉,如今,这一成功经验正在被徐汇分局向全区范围内推广。

(来源:上海法治报 记者:季张颖)


  • 分享: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