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聚焦邹家宅:直面城中村治理难题

“从这张俯视图上看,假如治理中施策合理,获得群众支持,再辅以科学改造,这样一片排排绿瓦、清水相依的居民区,也能变得更为宜居起来。”5月29日,一场由虹梅街道组织举办的“徐汇区虹梅街道邹家宅地区社区治理调研会”上,无样建筑工作室创始人冯路在进一步讲述对于这个“城中村”的规划构想时,让人振奋的一句话。上海社科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市社区发展研究会会长徐中振,上海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社区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黄晓春,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社区发展研究会秘书长张虎祥,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叶月萍,徐汇区民政局、徐汇其他兄弟街镇的有关负责人,与虹梅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一起,谋求关于邹家宅社区治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头脑风暴为治理“放大招”。

在“纸上谈兵”前,参与治理调研会的一干专家实地走访了邹家宅片区。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名骑着助动车、正准备进入居民区的快递送货员在门禁处被要求签字进入;进入居民区后,尽管每条小路狭窄,但通行无阻,不少墙面上留下了志愿者绘下的墙面彩绘,为居民区增添活力;片区内设有专门的电动车停车棚、洗衣房、晾晒场等设施;为了确保消防安全,多处墙面设有居民片区平面图和逃生路径,还有几处微型消防站……对比治理之前的状况,邹家宅治理已颇见成效。

虹梅街道介绍,邹家宅是虹梅街道唯一的“城中村”,由于“一地两管”(行政审批权和行政管理规划分属闵行、徐汇两区)造成了治理上难度陡增。该地区聚集了大量的外来人员,违法搭建多,卫生环境差,一直以来是居民反映问题最多的地方,也一度成为城市管理的难点。居委会在调研走访中,发现要求整治、改善面貌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去年7月12日,居民更是拨通了“区长夏令热线”。为了破解难点,虹梅街道主动跨前一步,争取闵行区虹桥镇的支持,协调区各相关单位,打响了邹家宅“加强人口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社区治理的硬仗。治理中,在前期排摸的基础上,各执法部门对邹家宅开展了针对性的重拳整治:共见面核查各类人员1139人,实现100%比对,查扣非法电动三轮车30辆、无牌电动自行车18辆,无证液化气钢瓶15个,无证犬8条;拆除主通道各类违建91处,近1500平方米;关停11家非法经营户;拆除无证锅炉房1处;清理各类僵尸车120余辆。

“违建拆了,小区大有改观。可这里道路狭窄、人口密度大,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也开不进来,该怎么办呀?”消防隐患、生活不便依然困扰着这里的居民。为提高居民自救能力,虹梅街道在小区内安装5处消防栓,增设微型消防站2个,为每户配备灭火器共200余只,为老年家庭发放灭火毯100多块;在2个出入口安装门禁系统,进行全覆盖的人员管理;同时完成截污纳管工程,实施下水道和公共厕所改造,增设19个晾衣架,新增1台热水器,6台洗衣机,增设2处电瓶车集中充电设备。

成效初现,软治理跟上:经过全体居民的两次动员大会,民主推荐,邹家宅推选出了7人自管小组成员;今年1月又民主推荐出了外地来沪居住满10年以上的7人小组成员,形成具有邹家宅特色的“7+7”管理运行机制,自管小组成员成了地区事务的“主心骨”和“当家人”,小区的日常管理也逐步被纳入正常轨道。

然而,居民最终诉求与面临现实不平衡、不一致,居民民主议事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深入,居民区工作法的适用性还须继续提升依然是邹家宅地区治理的难点与困惑。建筑师冯路从平面图分析,谈及了邹家宅还能深入改造的方面,包括其中的三个空间节点、一条环形通道等,从《邹家宅更新改造概念设计方案》可以看到,比如增加片区的各类公共空间并以颜色区分作提示,封闭空间的释放和合理利用、增设儿童活动场所、水岸开发等等,这些通过效果图都有了直观认知。徐中振对邹家宅地区短短一年的治理所得“颇感意外”,联系上海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目标,他建议社区治理要多从人文关怀角度考虑问题,围绕如何引入第三方服务,如何更好地利用自身独有的社会化资源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区民政局副局长聂元军提议,邹家宅小区可以在“7+7”自管小组的基础上,建立邹家宅自己的社会组织,依托社会组织联合会资源,调动居民积极性,比如启动邹家宅“第二轮调研”,进一步了解居民需要,将难点做成亮点。

“邹家宅的未来治理工作既有特性,也有很多与其他街镇一样带有共性的问题需要探讨;今天的论坛,找到依然存在的短板需要补齐,既是为虹梅的邹家宅地区找到一条精细化治理和长效管理的方法,也是为了探索出一条可供借鉴和参考范例,以谋求社区治理更趋科学、更具系统性的新方法。”虹梅街道有关负责人说。

(来源:徐汇报)


  • 分享: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