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奋战35天,和那一点“美中不足”告别

“又发现6根深浅不一的不明管道!”4月12日21时,降温,风很凉,当国网上海市南供电公司岳阳路电力架空线入地项目负责人火忆饭后返回时,工人们正拿着铁锹在一段新挖掘的样沟里铲土,并“警告”这一突发状况。

“意料之中,前两天刚做好的9号电力工作井就因为一根横穿道路的燃气管道移了2米多。”火忆说。

岳阳路总路宽15米,肇嘉浜路—建国西路路段长约300米,是岳阳路第一个路格,架空线入地项目最终将延伸至东平路。在两列繁茂法国梧桐行道树的掩映下,岳阳路风景宜人,被评为“市一类风景街道、永不拓宽的街道”。美中不足的是,13米高空处,葱茏树叶间生硬地横穿过一簇黑漆漆的10千伏电缆线,而且路旁每隔一段就有一根电线杆。4月1日起,岳阳路架空线入地项目从肇嘉浜路路口开始施工,向北推进,预计5月5日竣工。

要在空间不大、居民密集、交通繁忙、保护建筑多、行道树粗壮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消灭”架空线,火忆和同事在前期反复论证,但仍然每天都要“刷新对工作的认识”,“好在各方积极配合,每天大概可以推进15米至20米,目前这300米路段内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等五家单位供用电的变电站地址也选好了”。

夜间施工、人力为主,减少对周边居民影响

岳阳路是从南向北的单向单车道,安全护栏把施工与非施工区域隔离开来,大型公交车或车速快的私家车驶过时,护栏隔板会随之震动。施工场地占了3.3米车行道、1.5米人行道,剩下的人行道分成两根1.5米宽的道路,分别供行人和非机动车使用。惯常施工现场配备的3.5米宽便道和堆放器材、人员休息的地方,在这里都成了“奢侈品”———工人直接把器材堆放在拦起来的逼仄人行道上,开掘施工都在车行道上进行。“按标准,一般人行道为3米宽,但衡复风貌保护区内人行道普遍不足两米,还有行道树,没办法大面积排管,只能在车行道上做。”火忆说。

现场,工人分成两拨各自忙活:近肇嘉浜路一头,七八个人在用铁锹挖样沟———这是9号工井联通到8号工井的沟槽;近建国西路一头,8号电力工作井轮廓已挖出,工人在井底钢筋外固定木板。开挖前,电力设计和施工方已在路面做过金属物探,给地下管道做“B超”排摸情况,再每隔100米打个样洞实地看。这两步后,才定下施工方案。然后,煤气、上水、雨水、污水、通信、电力、路灯等各部门到现场交底沟通,亮出自家管线地下布局,相互配合。

“但总有突发。武康路架空线入地现场就挖出了建国前的废管子,材质老化腐烂,逃过了物探。”火忆说,挖到管道,就不能再用机械,必须改为全人工挖掘,“还好这里不是工井位置,否则要挖200多吨土,挖出一个3.2米宽、12米长、3.3米深的施工面”。其实,施工前,他们已拆除一根与道路平行的废弃煤气管道,新的不明管道要第二天去查路政历史资料。

电力公司在野外或更深处埋管线时,多数不用挖开路面,而采用顶管技术,在土里用力把管子顶到位,简单快速。然而,在市中心,地下情况复杂,障碍物多,工程主要靠人挖开路面铺管;又由于行道树茂密,机械高度和吨位有限制,只有小型挖掘机和10吨重的中型土方车开得进来。负责这里施工的胡金海说:“这些小机械功率不足、容量有限,多少也影响了进度。”

新的供电电源点很快有了着落

当天,8号工井壁底的快干水泥需要晾置,工人在零时收工。但平时,这个点是他们“施展拳脚”的开始——虽然是全天轮班施工,但这里零时至凌晨4时30分封路,工人可以拆掉围挡,运进混凝土等材料,运走泥土,因为场地宽敞,效率也最高。“49路车末班车零时04分,首班车是4时58分,早上4时前后要恢复路面,竖起围挡。”市南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沈亦钦介绍,镐头机破碎沥青路面等噪音大的施工都放在白天,晚上主要是人工和声音小的机械施工,挖好铺好一段恢复一段,一点点推进。

岳阳路施工场地附近居民区不多,但有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等科研院所以及建襄小学,每天上学和放学期间交通特别忙。“15时30分左右,家长在很窄的人行道上排100多米,还有孩子好奇地趴在护栏上看挖路。为此,施工单位、交警、交管等部门特意抽掉人力,到现场维持秩序。其中,30来名党员组成的电力志愿队两人一组,轮流来引导交通。”

架空线入地,改用变电站供电,意味着最短300米之间就要改建或新建一个电源点站。在寸土寸金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这不是易事——建设、交通、规土等部门要和沿线多家单位、居民等各方协调找土地,电力公司评估后,他们再约谈相关单位。让火忆欣慰的是,岳阳路这段的电源点很快就有了着落。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有一处占地面积108平方米的小房子借给了徐汇区天平路街道建岳居委会使用;现在,所有者和使用者都同意改建成高压带低压的综合性变电站。

(来源:文汇报)


  • 分享: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