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户籍窗口"吐槽"多?看徐汇警察蜀黍怎么破

这样的场景或许每天都在发生:

“民警同志,我要办户口,你看这材料全了吗?”

“哦,好的好的,补这份材料就能办了对吗?那我下午再来。”

“怎么又要复印啊,哪里有复印店?你们能不能帮我复一下?”

“民警同志,不好意思,我的暂住证过期了,之前没注意,能不能给补办啊?”

大调研工作开展以来,徐汇公安分局着眼民生民意,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着力提升辖区内居民安全感、满意度。分局党委多次实地调研派出所窗口服务、户籍办理情况,询问居民户口办理体验,听取窗口服务意见。

同时,梳理了2017年下半年12345市民热线反映情况,发现涉及对户籍窗口民警“投诉、建议或举报”等共计51起,问题主要集中在“对户口类相关政策不理解、对民警解释不认可”,“窗口民警政策指导不当”,“居民因材料不齐全造成多次往返”等,占总数的78.43%。

问题原因在哪?

业务量激增与窗口受理能力的碰撞。随着近年来户籍政策的变化,居民身份证异地申领政策的推进,户籍窗口工作总量呈井喷趋势。2017年,分局户籍窗口当场办理的户口事项总数为223204起,日均办理600余起,高峰日超2000起。由于人口基础大、户籍民警警力缺失等原因,使得户籍窗口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民警往往疲于应对,从而造成窗口服务效能下降。

传统窗口服务理念与新兴互联网思维的碰撞。受限于现今“一事一办、一窗一事”的服务模式无法将公众服务的工作效率最大化,窗口受理业务在经充分论证的前提下,可以逐步实现业务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打破业务壁垒。同时,应充分结合现代警务流程再造契机,将窗口功能与群众需求进行再适配,发挥数据融合的功效,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现今窗口受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碰撞。如今“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正逐渐成为主流,如何依托互联网来扩大窗口的服务半径,让信息不再停留在窗口的背景板上,真正将服务传递到有需求的百姓手中,成为当下最主要的调研课题。

如何解决?

为有效解决现状,切实按照“最大限度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努力做到群众不跑路、最多跑一次”的思路,分局联合市局人口办共同开展调研,进一步简化居民户口事项的办理流程,力争实现户籍窗口申请事项“一次办结”的目标。

利用互联网实现端到端的连接,有效扩大窗口服务半径。日前,康健新村派出所试点推出“户籍云窗口”服务,就人才引进、博士后出站、留学回国、外省市公务员调入、居住证转本市常住户口等五类业务办理事项,尝试通过“上海公安人口管理”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申请,所有相关事项办理政策、受理范围、所需材料都可在该公众号上进行查阅,办理进度也可实时查询,一改以往窗口办理事项信息不出窗口的情况,足不出户,让窗口办理变得更简捷。

纸质化走向电子化,不断提升居民体验感。“微信平台申报人才类社区公共户”的试点推出,是公安改变行政审批机制,迈向“无纸化”和“信息化”的成果,居民在微信公众号上办理事项,通过手机直接上传证明材料,待公安机关在后台审核通过后,居民只需实地跑一次,便可完成余下的受理过程。

同时,分局还将进一步对窗口业务进行整合,逐步实现“一个窗口、一站式办理”,并通过公安内部的业务分流,逐步达到基层公安机关一个窗口集中办理治安、户籍、交通、出入境等各项业务的目标。

充分运用智能创新手段,提升精细化服务效能。依托互联网将窗口服务向终端延伸,让窗口服务宣传更为“智能化”。探索在派出所各类宣传资料的货架前配备感知设备,通过感知居民领取宣传材料的行为,结合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将该居民的行为数据与用户信息进行关联,丰富居民窗口办理特征行为数据库建设。

同时,利用大数据,融合前端居民行为感知数据信息、过往窗口办理的事项记录等,完善居民画像刻画,对其之后可能需要办理的业务及服务进行精准推送和办理指导。此外,还可以对现有各类业务已受理、已办理的居民进行数据分析,着重对辖区居民可能出现的各类证照临近到期、需变更等情况,实现后台提示,前端推送。

(来源:上海徐汇)


  • 分享: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