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人人参与 物尽其用” 宜居凌云创典范

住宅小区是市民生活的基本场所,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三年的小区综合治理带给凌云街道的小区焕然一新的环境,也带来了荣誉。

梅陇三村“绿主妇”、梅陇六村“生态家”、梅陇九村“绘生活”……在小区综合治理的三年间,凌云街道在3.5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了许多社区治理典范。这片以人口导入型为主的居民聚集区,用“宜居凌云”的理念,形成了多中心、全覆盖的公共服务体系,并获得了全国社会服务示范社区的荣誉。

找出居民“痛点”对症下药

在凌云,社区治理靠的是人才。物业、业委会和居委会,“三驾马车”发挥各自优势领域,在困难中寻找“突破口”。

曾经的梅陇九村基础设施落后、道路拥挤,业主们时常因为机动车停放问题争执不休,公共通道常年堆满杂物。混乱的管理一直困扰着居民。然而就在小区综合治理的三年间,20多年的“老违章”拆除了,常年霸占公共通道的杂物没了踪影……故事要从一位80后的物业经理说起。余永平是梅陇九村的物业经理,年轻人的优势就是思维活跃,在社区治理方面,他有着自己的一套“秘方”,称之为“五心法则”。“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在小区管理中不仅要管,更要站在居民的角度考虑,所以在平时工作中,做到贴心、静心、安心、齐心、责任心,这‘五心’就是我们为居民的服务法则”,余永平告诉记者,“社区服务用心才能有回报。”

原先梅陇九村有一家门面房,由于历史原因,当初用来作为门房的同时也默认了它的经营属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门店的使用变得杂乱无章,房间里甚至摆起了麻将桌。居委、小区物业都上门找其使用者谈过话,但始终得不到配合,余永平告诉记者:“当初这间门面房提供给一位刑满释放人员,也是结合当时的政策保障他基本的生活需求。但这间房的证照早已过期,又没有续办证照,于是就成了违章建筑。”小区综合改造势在必行,横在小区公共通道的这间门面房如同“钉子”般扎在九村的“要害”处。怎么办?小区的综合治理不能因为一个点就停滞不前,作为九村的“三驾马车”,居委、物业、业委会开始轮番上门做思想工作,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当时就是想不通,钻‘牛角尖’,认为这个店面当初是街道给他的,现在怎么说拆就拆”,余永平说道,“因为不了解政策,当时他的抵触情绪很强,经过我们不断的解释和劝说,他最后总算是答应拆除这间门面房。”考虑到他的生活问题,在街道的支持下,又给他找了一处地方居住,安排了一份菜市场的工作以维持他的基本生活开支。

九村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停车位稀缺一直是个大问题,为此,余永平联系了小区附近的路桥公司,商讨错峰停车事宜。余永平说道,“我当时就想九村主要是晚上车位不够用,他们是白天车位不够,不如就进行资源互换,晚上居民的车可以停过去,白天路桥公司的车可以进小区,这对大家都有好处。”为居民解决最实际的需求,这是贴心。为小区安装门禁,每周六、周日定时定点安排垃圾回收工作,这是安心。“三驾马车”齐心协力解决小区“痛点”、难点这是齐心。用余永平的话说,很多居民开始不配合因为他们感受不到尊重,作为物业方,把居民事当成自己事,把工作做好做完善,居民感受到了尊重,很多事自然水到渠成。

从治理“黑洞”到“花园小区”

事实上,梅陇九村只是冰山一角,在凌云,类似的故事数不胜数。在“老凌云”眼中,梅陇五村远近闻名,不是因为她多好,而是“治不好”。梅陇五村的业委会主任杨彪告诉记者:“在小区综合治理前,根本没人看好五村能搞好,许多人都等着看笑话。因为那时候五村的路根本连消防车都进不来,又存在许多‘断头路’,小区内形成不了循环,五村仿佛成了一个治理‘黑洞’。”在小区综合治理期间,五村开始发动一切力量来改善小区居住环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效果非常好。小区的环境变好了,居民间的关系也开始回暖,趁着这个契机,杨彪从身边的好友开始召集,组成了一支7人的“茶友沙龙会”,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如今的茶友会已有近百人,每天都有活动安排。杨彪告诉记者,今年春节,他打算租一辆大巴安排一次近郊游,费用由茶友会的居民AA制,没想到消息刚发出半小时,51个名额便被一抢而空。

以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梅陇三村也颇具成绩。在梅陇三村党总支书记尚艳华的带领下,曾经远近闻名的“垃圾三村”,如今成为一个让本小区居民自豪、周边小区居民羡慕的“花园小区”,在三村居民口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尚书记;有矛盾,找尚书记。今年已是尚艳华在居委工作的第18个年头,看着小区一天天变好、变漂亮,尚艳华很有成就感,也很感慨。

“因为梅三是售后公房,物业费很难收,加上以前有很多居民家中房屋漏水,居民抱怨很多,那时候有的居民吵架,什么话都听不进去,就一句话,‘先把物业管管好’”,尚艳华说。

怎么办?不能一直这么僵着。她介绍说,“多年群众工作的经验告诉我,要想真正为居民做好事、做实事,必须要增强两委班子的服务意识,要做好居民的‘服务员’,还要不断提升基层党支部、居委会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于是,尚艳华和居委干部们一家家敲门维修,一户户上门会诊,当时为了减轻居民负担,她跟物业公司商量“只收成本费”。就这样,从顶楼先开始维修,一户户做下来,最终房屋漏水问题基本解决了。居民也慢慢被感化了,很多以前欠缴物业费的居民也把物业费补齐了,解决了物业和居民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双赢”。

依托社会组织引领多元化治理

如今的凌云,早已形成了一批广为人知的小区治理典范,街道借这个优势全面推动小区综合治理的“全覆盖”。以梅三为例,凌云街道总结推广梅陇三村在社区参与、群众工作和志愿服务等方面的经验,挖掘梅陇地区种植历史渊源,以“点-线-面”立体化的方式推动一批在自治参与方面有亮点的示范小区建设。点上,聚集梅陇三、六、九村等重点小区,探索具有凌云特色的居民区工作法,其中梅陇三村的“绿主妇”近年来获得全国最美志愿服务团队等多项荣誉。以梅陇九村“梅园”为代表的微空间成为社区参与治理的重要平台,以亲子关系为支点撬动社会参与,引导中青年群体了解社区、融入社区。线上,一自治项目为载体,提升居民区队伍服务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不仅如此,凌云街道正在以每年新增40余个小区自治项目的速度,培养了“绘生活”、“遇花园”等一批在徐汇区具有知名度的自治品牌,“绿主妇”20家联盟成员单位每月开展“垃圾减量”行动,回收的塑料垃圾达300吨。面上,凌云街道以小区综合治理为契机,在治理过程中,一方面听取居民的意见,一方面认真研判,并引导居民参与,以奉献的成就感增强发展的获得感,创造出了“梅”字系列典型,实现“点上开花”、“面上结果”。

凌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解蕾介绍,仅2017年,街道就在小区治理方面投入专项资金3200多万元,用于提升辖区内各个小区的硬件设施,构建常态长效治理机制。针对设施老化、物业管理、安全隐患等短板,根据“一小区一方案”,推进“拆、建、管、治”四位一体工作。

近年来,凌云街道在全市“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大背景下,结合街道机构改革,发挥党工委的统领、协调作用,培育了大批社会建设创新项目。此外,探索社区基金多元化筹资模式,通过专项筹款、公益拍卖、捐赠等方式,拓展资金来源。借着社区基金会的平台,凌云街道以社工培训为重点,分层分类、精准对接,形成“入口择优化、在岗有成长、发展有方向”的系统培养体系。借着辖区内的单位资源、人才资源、党建资源,凌云街道通过“老书记工作室”、“凌云社工沙龙”、“读书会”等活动与平台,加强社工的相互交流。目前,凌云街道已有88名持证社工,占比例44%,其中社会工作师22名。

凌云街道办事处主任李国荣表示,“未来凌云街道还将推进‘两师进社区’,一个是律师进社区,帮助居民用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另一个是规划师,希望社区以科学的方式发展得更好。”

(来源:东方网   作者:胡靖宜 王洁敏)

 


  • 分享: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