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园福佑地块、方子桥、曹杨新村……应勇市长调研“留改拆”和旧改工作
坚持“留改拆”并举,深化城市有机更新,进一步改善市民群众居住条件,是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今天(6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深入黄浦、杨浦、普陀、长宁、徐汇五区调研“留改拆”工作。应勇强调,“留改拆”并举推进旧区改造,既关乎民生改善,也关乎城市品质提升。相关各区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涉及风貌保护的旧改地块要下定决心,能快则快;涉及风貌保护的地块要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既要保护传承好历史文脉和城市肌理,又要千方百计改善市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改造过程中,要注重区域整体协调,尊重基层创新实践,推动“留改拆”和旧改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位于豫园地区的福佑地块,是黄浦区余留体量最大、密度最高的旧改地块。下午,应勇与副市长时光辉一行来到这里,在狭窄的弄堂里穿行、察看,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砖、木混合结构房屋十分破旧,架空线如“蜘蛛网”般密布。市领导走进一户居民家中察看,房间逼仄,阴暗潮湿。随后,市领导又登高俯瞰老城厢地区及福佑地块,详细了解黄浦区旧改推进情况。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将对福佑地块滚动实施征收,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同时抓紧研究地块项目功能定位,注重延续原有历史风貌和建筑肌理。应勇叮嘱说,条件成熟的旧改项目能快则快。成片改造要精心规划,追求品质,注意与周边区域保持整体协调。 杨浦是全市二级以下旧里最集中的城区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旧改以来,已累计有10万余户居民受益。市领导登高俯瞰杨浦成片旧里,听取旧改情况介绍,并来到大桥街道方子桥地区察看。“房子什么时候建的?居民以哪些群体为主?旧改推进情况如何?”应勇边看边问,不时与居民打招呼,询问生活居住情况。区房管部门负责人介绍说,方子桥已纳入今年旧改计划,杨浦“留改拆”工作将立足“应留尽留”,推进历史风貌保护;坚持“能改则改”,加大房屋修缮改造力度;推动“该拆快拆”,加快二级旧里房屋征收速度。应勇点头肯定。 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曹杨新村,是新中国兴建的第一个工人新村,随着时间推移,居住条件也亟需改善。2014年开始,普陀区采用“贴扩建”方式对曹杨五村非成套房屋进行改造,目前受惠居民已近600户。市领导来到曹杨五村,先察看非成套住户,狭小的厨房、卫生间仍是几户人家合用,非常不方便。而经过改造的住户,家中厨卫独立,功能齐全。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下阶段,普陀区在“留改拆”工作中,将采取“拆落地”“贴扩建”“抽户”等多种方式,重点推进老旧住房、保留保护建筑以及里弄房屋的成套改造。应勇说:“要瞄准最大限度改善市民群众居住条件这个根本目标,综合施策,加快改造。” 长宁区岐山村由著名海归建筑师庄俊设计,钱学森等多位名人曾在此居住,被列入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小区内住宅搭满脚手架,长宁区正对该小区总体环境、建筑外立面以及建筑内部公共区域进行修缮。应勇仔细了解岐山村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情况,并听取长宁区旧改工作介绍。应勇指出,“留改拆”并举推进旧区改造,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探索走出符合区域实际的旧区改造路径。 位于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永嘉路492弄1-2号,是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简易公房,建筑标准低,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徐汇区通过旧住房整体置换,使原住户告别了蜗居生活。而经过整体修缮加固改造的房屋,将变成公共租赁住房,每户都有独立卫生间,还有公共活动空间。市领导走进租赁房详细察看,询问情况。在听取徐汇区“留改拆”工作推进情况,得知该区今年将全部解决区内居民“拎马桶”的问题时,应勇充分肯定,要求尽快补上这一民生短板。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孟群舒) |